财联社7月28日讯(编辑 史正丞)当地时间周四,一篇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上的论文再度引发对“夹在生与死之间第三种形态”的关注。
(来源:PLOS Genetics)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简单来说,多国研究人员通过成功复苏数条深埋在西伯利亚冻土中的线虫,揭示了“隐生”现象具有的无穷潜力。
隐生(Cryptobiosis)是一种生命状态,指的是生命体为了应对极端天气条件时极端降低代谢的情况。例如隐生动物面对干旱时,会进行“脱水”,并停止繁殖、发育和新陈代谢等活动。但等到环境好转时,又能复苏过来。
这篇论文的联合作者之一,德国麦克斯·普朗克分子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所的Teymuras Kurzchalia表示,这篇论文可能会推动人们思考生与死之间的第三种情况。
在以往的论文中,也有过类似的发现,只不过生物隐生的时间没那么长。权威期刊《细胞》曾在2021年发布过一项复苏沉睡2.4万年轮形动物的报告,2016年发表在《低温生物学》的论文,也提到成功复苏在南极洲沉睡30年的缓步动物。
研究发现,一种缓步动物独有的蛋白质表现出保护DNA免受伤害的能力,而将这种细胞引入人体提报,也展现出对辐射伤害抵抗力增强的变化。
Kurzchalia解释称,类似于病毒这类的单细胞生物已经被证明能够在隐生的状态下存活数百万年,但对于动物来说,隐生4.6万年已经是目前的纪录了。
科研人员们也表示,诸如把冷冻的人体复苏这样的设想目前仍属科幻领域。但对于这种现象的研究可能会揭示缓步动物能在极端条件下存活的基因或蛋白质运行机制。当然,这项研究最终将用来帮助人类变得更具有韧性。
未参与这份研究的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生物学家Craig Marshall展望称,未来人类可能具备开发一些分子来实现同样效果的能力。
据悉,这些沉睡4万多年的线虫是在21世纪初,在俄罗斯东部Kolyma河附近130英尺地下挖出来的。事实上,这批科学家在2018年首度发表论文描述这种现象:他们把这些冻在地下的线虫放在70华氏度(21.1摄氏度)的培养皿数周后,一部分线虫开始复苏并开始繁殖。
通过放射性碳定年法,科学家们初步给出的结论是这批线虫所在的冻土大概已经有3万-4万的历史了。在最新的论文中,科学家们表示又对这些冻土进行了检测,定下了4.6万年的年龄。研究人员表示,虽然这批人类被唤醒的线虫已经走完了这一生,但他们也有通过无性繁殖留下后代。
研究显示,这些上古线虫的后代们,似乎在使用一种名为海藻糖的成分来抵御极端情况。在其他的线虫研究中,曾展现出海藻糖冻结成玻璃一样的物质以保护细胞。
人类对于隐生现象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7至18世纪的“微生物学之父”列文虎克。在1702年的一封信中,他描述将一颗“看上去没有生命的灰尘”放在水中,一个小时内就观察到“充满生命”的迹象。
而在上世纪50年代,隐伏生物卤虫属(盐水虾)首次以“海猴子”(Sea-Monkeys)的名字公开出售,这种脱水的生命体再放入水中后会重现生机。
(卤虫属资料图,来源:社交媒体)
但直到今日,人类对这种隐生现象的原理并没有充分的认知。怀俄明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Thomas Boothby介绍称,这种现象仍是动物生理学的持久谜团之一。拥有一个复杂的多细胞有机器,又能随时关闭并进入假死状态,这令人难以置信。
标签:
仓储物流“成渝圈”如何乘势而上? 12月3日,连接昆明和万象的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被惠及的显...
两件西周青铜簋时隔三千年成功配对 考古工作者介绍,这个铜簋的盖、身分别时隔40余年出土,纹饰...
“医保砍价”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晁星 “我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
“购物成瘾”真的是一种病 刘艳 牛雅娟 本周日即将迎来“双十二”促销季,很多人又开始摩拳...
因迷恋山间风景,一男子在甘孜州稻城县海拔4000多米的无人区迷失方向,随后与同伴失联。12月的稻城...
嫌疑人DNA信息比中后,成都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处DNA实验室民警白小刚一下坐在凳子上,恍惚迟疑间...
一批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新书发布 新华社南京12月7日电(记者邱冰清、蒋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电影《亲爱的》里面没有的结局,在我眼前“上映” 12月6日,在深圳市...
冥想?泡脚?不如听听助眠音乐 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成为最贴合都市人群的“睡眠画像”。随...
养老话题 老年教育面临缺口 “终身教育”潜力无限 【现实挑战】“新老年”群体愿意在培养兴...
孙海洋被拐14年儿子如何找到的? 警方侦办另一宗拐骗儿童案时发现线索,通过人像比对、DNA确认找...
北京天文馆、圆明园将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12月6日,北京天文馆发布通知称,12月8日起试行对未成...
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 连续7年保持在1 3万亿斤以上 根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抽样调...
斑块软的很危险 硬的就无碍? 血管里的“垃圾”分类 赶快学起来!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中国...
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大幅降价 聚焦医保谈判背后脊髓性肌萎缩症家庭 医保目录公布那天 好多家长都...
抖音“窗花剪剪”遭抄袭 被判获赔20万元 法院认为“窗花剪剪”的这种表达方式理应受到《著作权...
公安机关近日侦破3起拐卖儿童案件 失散十几年 3组家庭终于团圆了 北京青年报记者12月6日从公...
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发布 本报讯(记者 路艳霞)作为年度“汉语盘点”活动最具网络特色的组成部...
北京天文馆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本报讯(记者 牛伟坤)北京天文馆对票价免费及优惠政策作出调整:1...
2021北京百个网红打卡地发布 本报讯(记者 李洋)2021北京网红打卡地推荐榜单昨晚正式发布。自然...